柳州正在加速拥抱人工智能
发布时间:2025-10-30 09:19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在优必选柳州智能工厂下线,广西首批柳州无人驾驶汽车获得功能性低速驾驶道路测试牌照,暴芯科技国内首条人工智能氮化镓生产线,广西柳州市的制造业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因工业而生,因制造而兴。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柳州致力于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产业集群创新基地。柳州如何加速拥抱人工智能?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新兴产业因其“智能”而走进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工厂黄色工业机器人精准对接零件,视觉识别技术就是“火焰之眼”。与停车场识别车牌类似,机器人通过拍照找到零件孔位置、圆心等关键信息,自主调整位置。 “过去,机器人没有人工智能技术时,它们只会按照指示的方向行走,即使撞到对方也不会停下来。”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江印表示,现在的机器人可以识别装载机轮子的位置偏差——即使移动十几毫米甚至半米,也能立即通过拍照定位、精确对接孔、自动完成螺栓安装等操作。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重要企业)开发的柳工大型模型基地柳工集团)在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产品研发设计中,三维零件设计完成后,AI可以自动投影生成二维图纸并标注尺寸。旋转孔、螺钉、螺母等简单零件打标精度在70%~80%之间,实现了设计图纸的自动化。在故障诊断和维修中,人工智能专家“刘晓媛”可以根据车辆数据、维修历史、运行时间等提供维修方案,帮助服务人员快速发现问题,提高维修效率。 “人工智能让找零件变得不再那么复杂。”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发中心数字研究院AIGC技术应用高级经理艾建林说,“当客户询问更换时。”人工智能让柳州的新兴产业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今年1-7月柳州人工智能产值产品产值88.7亿元,其中智能终端和机器人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3.7%。柳州智慧产品亮点颇多。优必选柳州智能工厂首款工业版仿人步行机器人1下线,并在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使用;智拓科技光伏板安装机器人成功应用于中国安能集团光伏建设项目;广西汽车集团智能移动储能具备L4级智能驾驶功能,可实现“堆”找人、自动返家补充电量……目前,柳州已逐步建成年产2万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生产能力,建设涵盖六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生产基地。机器人产业体系规范及装备中的智能装备集群。林昌波将军东风柳汽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那些重载岗位、危险岗位、影响身体健康的岗位都可以被机器人取代。”传统行业因“智能”创新而改变。柳州市工业基础雄厚,汽车、机械、钢铁等产业蓬勃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 “柳州有应用场景,有大量需求,可以聚集一批能够开发和应用这些场景的企业团队。”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莫春燕表示,“人工智能因‘智’而改变了传统产业。”当前,柳州立足于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前线,依托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机遇信息化试点城市,推动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等重点行业435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柳州市科技局局长关伟荣表示,“十四五”期间,柳州市把智能网联和绿色低碳作为汽车关键技术研究的主线,重点支持本地企业突破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关键技术,推动智能产品升级。 9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在柳州举行深化与宝骏“三智”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开发搭载华为先进智能技术的新车型,共同推动汽车行业智能化、网联化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市场需求不再是过去的大批量模式,而是小批量、多品种。我们在生产线上嵌入了人工智能,以更灵活地适应这种变化。”在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陈传良在报告中介绍了新的生产线环境,就是这样。作为公司零部件事业部技术工程部经理,陈传昂不断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更有效地融入生产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在于重新发明和整合生产流程,使产品更符合市场变化。”陈传昂说道:“这条生产线有20多台设备,某种产品可能只需要10台就可以完成加工。在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上汽通用五菱在辅助驾驶、智能交互、智能管理、智能运维等广西新能源汽车关键智能技术上持续深耕15年,积累了一系列创新技术成果。目前,该实验室已获批自治区科技专项行动项目36项,获得科技经费超过2亿元。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强强联手,采用创新模式,建设了22个分实验室,组建了1余人的研发团队。5,000 人。 “我们打造了全方位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包括智能研发、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智能供应链、智能营销等。”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一波说道。上汽通用5菱还成立了效率提升团队,深入供应商企业,帮助其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不仅是汽车产业,柳州其他传统产业也在“智慧”转型上取得突破。广西柳钢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大力推进“数字智能柳钢”建设。今年冷轧厂应用的首个“AI数字智能钢卷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冷钢卷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成本、零部件消耗等数据,实现钢卷生产成本结算“如广西柳工集团打造的全球领先智能工厂中,挖掘机智能工厂13分钟即可下线一台挖掘机,年产能达2万台;装载机智能工厂打造的“地、地、空”三合一智能物流系统高效运行,一台装载机仅需5分钟即可下线。科学政策执行,为“智造”保驾护航。在柳州,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保护“智”的科学政策的落实。为推动产业发展,柳州成立了由党政主要同志牵头的人工智能发展专班,同时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任务组,落实工作行业重大项目清单,全力推进实施。已完成60多个项目。政策方面,柳州先后发布了《柳州市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柳州市支持智能终端和机器人产业发展九项措施(第一批)》和《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25-2027年)》,在突破人工智能产品、赋能新型工业化、攻克关键技术、培育壮大六大重点行动优化产业布局,保障资源能力,力争到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500亿元。 柳州也是广西第一个推出“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计划的城市。CK合作。今年4月,柳州举办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会,邀请多家国家级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会,搭建跨领域、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同时与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3个集中承包项目总投资达337.7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政策支持让企业敢于冒险、尝试。 “政府和大学都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发中心数字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帅表示,“比如,在智能挖掘机终端大模型的支持下,我们可以进行研究和探索。”效果政策落实精准化明确。目前,柳州已形成“智能制造能力+场景应用”双轮驱动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智能终端及机器人制造企业42家,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2家,智慧工厂75家,数字化车间62家。柳州市发改委主任王英表示:“柳州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市开放100个以上新兴产业终端产品示范应用,用场景探索、打造无示范地的整体空间,利用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资源,通过应用场景打破产品的‘先试先用’,拓展产品市场,促进产业与市场有机对接,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目标。”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