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深度】欧盟为何不愿再做中东问题的
发布时间:2025-10-28 09:19
【环球时报驻比利时特约记者 牛瑞飞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编者按:欧盟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和行为显然变得更加艰难。上周刚刚结束的欧盟领导人会议重点讨论了俄罗斯和乌克兰问题,但27国领导人关注了加沙停火的脆弱局势,并讨论了如何实现该地区的稳定。卢森堡首相弗里登在会上表示:“欧洲不仅要袖手旁观,而且要积极发挥作用,这一点很重要。”尽管内部意见仍不统一,决策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但欧盟在中东问题上的一系列密集表态和行动发出了明确信号——面对加沙持续紧张、屡次违反停战协议的行为,欧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呼吁克制”,而是开始介入地区冲突。以更具操作性的方式举办展会。 “尽量避免在和平计划中被边缘化” “欧盟正在尽力避免在加沙和平计划中被边缘化”。意大利网站Eunews News 25日发表文章称,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在这场冲突中“一无是处”。一边是美国,一边是土耳其、卡塔尔、埃及,欧盟这两年处理加沙地带冲突也“无力回天”。然而,在美国推动结束加沙地带冲突的“20点计划”之际,从未介入的欧盟却仓促地试图发挥作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9月中旬在欧洲议会演讲时首次提出针对以色列的新措施,包括制裁以色列极端主义部长以及暂停部分贸易优惠。随后,美联社宣布,欧盟正在讨论对以色列商品征收关税、冻结部分官员的资产以及实施旅行禁令。这标志着欧盟首次明确考虑在巴以问题上使用经济和制裁工具。 10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发表声明,欢迎停火和释放人质计划,重申“两国方案”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可信路径,并强调欧盟准备参与具体安排的实施。随后,欧洲对外行动署的一份内部文件被曝光,建议欧盟“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加沙的影响力”,并争取加入“和平委员会”机制,在加沙战后重建和治理中发挥主要作用。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公开呼吁主导以色列解除援助物资限制,南欧九国联名敦促以色列“立即开放边境”,显示出欧盟成员国在中东问题上日趋强硬。总体来看,欧盟正在努力摆脱以往“付钱却不做事”的形象,从单纯的外交诉求转向推动政策落实和努力参与重建。德国IT Boltwise新闻网报道称,欧盟在中东面临外交困境——尽管提供了大量财政支持,但缺乏政治参与。欧盟必须重新思考其角色,使其不仅被视为金融提供者,而且成为政治参与者。欧盟在中东工作中始终强调人道主义,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尊重国际法,促进地区稳定,以经济合作、发展支持和外交对话为核心。艾恩的意思是。然而,现实的冲突和政治博弈不断提醒欧洲,单纯依靠“道德外交”很难应对复杂的局势。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声称:“欧洲已基本丧失影响力,表现出极大的弱点”。今年8月,欧盟高级官员首次明确使用“种族灭绝”一词指责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这一史无前例的声明标志着欧盟在中东问题上立场的重大转变。欧洲不再希望在中东舞台上扮演“旁观者”的角色,而是希望通过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等多种手段重新获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迄今为止,包括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爱尔兰和卢森堡在内的至少一半欧盟成员国已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欧盟转移政策的背后是多种现实压力叠加的结果。首先,转变美国外交中心向东转移,使欧洲的担忧远离了中东,甚至远离了更广泛的国际舞台。布鲁塞尔并不想完全附和华盛顿,而是希望在该地区的承载价值和影响力之间找到“欧洲的声音”。其次,中东冲突的溢出效应直接影响欧洲安全。难民潮、极端主义、能源供应和粮食安全问题继续影响欧洲内政。 2025年夏季,来自地中海的难民人数再次增加,令欧盟内部舆论对加沙冲突蔓延的风险十分担忧。三、相对影响力欧盟在全球格局中的存在感下降,加剧了其战略焦虑。 “战略自主”已从外交口号转变为现实需要。最后,欧盟内部的政治环境也在推动政策变化es.欧洲协会关注人道主义问题,民间舆论和社会运动鼓励各国政府采取更加透明的立场。许多国家的选举政治也迫使领导人关注其对外姿态。在此压力下,欧盟机构必须呈现“积极外交”的形象,回应民意民意。历史的教训太多了,欧盟没有历史,欧洲从未长期统治中东。冷战时期,中东的主要外部势力是美国和苏联。欧洲共同体虽然试图通过外交协调进行干预,但缺乏统一的声音。冷战结束后,欧盟通过经贸、人道主义援助、斡旋等手段逐步介入中东。比如,在伊朗核问题上,欧盟成功推动签署2015年伊核协议,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但在伊拉克战争、2011年“阿拉伯之春”和叙利亚危机期间,欧盟的影响力相对有限。 2011年“阿拉伯之春”期间,欧盟致力于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经济支持; 2016年,欧盟与土耳其签署难民协议,体现了欧盟在地区治理上的“进步导向”。但在军事和外交领域,欧盟始终受制于成员国分歧和统一的决策机制,没有统一的行动。德国中东问题专家克里斯蒂安·哈内尔特曾在《火环:欧洲如何失去中东又复活》一书中分析称,中东就像一个正在燃烧的火环,有许多爆发点,欧洲在该地区有政治野心,但在资助美国和平进程方面“很容易被美国赋予它的角色伤害”。此外,欧洲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中东错了。例如,“阿拉伯之春”让欧洲措手不及——因为美国自2001年9月11日起就致力于反恐——其结果是整个欧盟“难以承受”的。 《德国之声》报道称,虽然欧盟在达成伊朗核协议方面可以发挥作用,但自2018年美国宣布退出该协议以及用于促进与伊朗非美元交易的Instex支付机制崩溃以来,欧盟在与伊朗贸易中缺乏强有力的经济讨价还价筹码。与此同时,欧盟内部的分歧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不仅是历史文化差异造成的,也与现实利益密切相关。基于宗教和历史情感、能源、贸易等多方面考虑,欧盟成员国与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有所不同。德国、意大利、捷克、匈牙利等十个国家d 谨慎处理与以色列的关系,强调安全和历史责任;而西班牙、爱尔兰、瑞典、比利时等国则较为积极,呼吁对以色列的行为采取限制措施,并推动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法国力图在外交斡旋和实际利益之间保持平衡;意大利和希腊更关心移民和能源安全。这种“多声外交”使得欧盟很难在每次重大危机上迅速达成统一立场。此外,欧盟的外交政策需要27个国家的一致同意,决策过程往往趋于妥协和保守。即使在舆论和人道主义压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实现统一行动仍然存在结构性障碍。然而,看看《环球时报》驻比利时特函的观察,中美之间的差异近年来,欧盟成员国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避迹象。一方面,人道主义危机和冲突促使许多国家意识到“沉默的代价”;另一方面,欧盟委员会和对外行动部门通过制度变革促进政策协调,如欧盟-以色列结盟协议审查、贸易限制研究等。尽管这些努力并未完全消除分歧,但表明欧盟正在逐步形成更具可操作性的共同立场。它正试图通过多层次的方式进入中东。 “欧洲必须摆脱在中东的旁观者角色。”西班牙政治家、前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尔今年6月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欧盟需要制定更有力的计划来解决巴以冲突。“欧洲打算在加沙发挥作用。”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欧盟是巴勒斯坦最大的援助国,也是以色列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一“中间”立场凸显了欧盟的潜在影响力。欧盟正试图通过多层次的方式进入中东。一是加强同阿拉伯国家合作。欧盟知道,如果想在该地区发挥影响力,就必须依赖地区伙伴。近年来,欧盟与埃及、约旦、沙特、阿联酋等国的政治经济对话大大加强。去年3月,欧盟与埃及双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重点支持埃及经济复苏、防止非法移民、确保地中海天然气供应安全。欧盟与约旦、黎巴嫩等国合作重点关于难民重新安置和人道主义援助的问题。通过发展合作、气候项目和绿色转型投资,欧盟正致力于构建“合作与稳定圈”,通过经济关系增强政治话语权。二是依靠国际法和多边机制维护规则和秩序。欧盟坚持在联合国框架内推动政治解决,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无论是在加沙、叙利亚还是也门问题上,欧盟都强调国际人道法的无能,并呼吁建立国际调查机制。欧盟希望通过“权力塑造权力”,在道德和法律层面建立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三是利用经济、政治手段施压。欧盟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重要经贸伙伴,拥有制裁、援助、援助等政策。和市场准入。上个月,欧盟委员会首次提议暂停对以色列的部分贸易优惠,以此作为政治信号;与此同时,布鲁塞尔还在研究建立缓解冲突援助资金机制,以实现“有条件援助、有限合作”的政策转变。四是建立“意愿联盟”机制。面对一致决策的障碍,一些国家积极推动建立由志同道合的成员组成的“先锋机制”,在外交声明、人道主义援助或停战倡议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西班牙、爱尔兰、比利时多次发起组建“行动小组”,推动欧盟在联合国层面统一声音;法德探索欧盟框架外合作机制,促进地区稳定。虽然这种方法不能取代欧盟的总体政策,但它可以注入使欧盟外交适应实际行动的能力。欧盟在中东“角色转变”既是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欧洲谋求战略自主的现实选择。欧盟的目标不是通过军事干预来主导局势,而是利用“政策、合作和援助”的综合力量在中东建立可持续的和平秩序。面对复杂多变的中东局势,欧洲能否真正实现从“行动呼吁”的跨越,取决于能否在内部凝聚共识、外部赢得信任。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