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存入“公证存取款”账户,保障“养老金
发布时间:2025-10-31 09:16
“搬进养老院之前,要交一万元押金,万一对方跑了怎么办?”近年来,一些护理人员先行收取大量费用,但随后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资金管理和使用不规范,资金链断裂、流失。这引起了一些老人及其家人的担忧。今年以来,重庆在全国率先试点养老机构筹建“提存公证”机制,确保老年人资金安全。 “提存公证”是指老人或儿童将预付费用从养老院存入重庆公证行办事处开设的资金管理平台。公证处进行专户管理并出具资金管理证明。老年人使用或归还资金时,会通过APP至管理平台,重庆公证处立即根据合同或申请记录划转或返还相应资金。截至目前,重庆市已有4417名老年人通过养老机构的“存取款公证”系统,将存款、养老服务费等预缴的“养老钱”存入养老机构专用存取款账户。该账户可以保证资金独立于养老机构自有财产。即使养老机构破产或陷入破产,资金也不会被冻结或错扣。老年人再也不用担心养老机构“爆款”、“没钱”。
民政部发布的2024年民政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登记在册的老年人有4万人。我国护理机构数量已达507.7万张床位。养老院护理预收费一般包括养老服务费、押金和会员费。根据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重庆市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重庆市养老机构、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养老机构不得单独收取会员费;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必须符合床位200张以上等五项条件,方可收取会员费。重庆市养老机构向老年人个人收取的养老服务费首次缴纳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居家机构向老年人收取的押金不得超过老年人入住居家养老机构每月服务费的6倍,且不得超过每月入住居家养老机构服务费的12倍。老人的第三次床位费。例如,养老机构向自理居民收取每月3000元的服务费、每月800元的床位费,该机构的存款上限为9600元。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钱。 “一些老年人担心养老机构收取预付款后不提供服务或服务质量差,也不担心退房时预付款能否及时退回。”重庆市江北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陈璐表示,一些不法分子以“养老服务”、“高息高回报”为诱饵,非法集资,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钱”,严重损害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潜入整顿市场秩序。在指导下重庆市民政局联合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公证处、交通银行打造首个养老服务“公证取款、存入”资金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江北区是重庆市首个引入“公证取款、存入”机制并使用该平台的区。在平台中,预付款的具体使用和管理完全在线上进行。老人办理居家养老服务时,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申请。居家护理、护理后,预付款将从公证处账户中安排。在成人中。通过平台管理提交申请,系统将自动链接合同协议和履约记录。江北区纳入“存取存”管理平台共纳入22家护理机构预收款项204.47万元。采用网上合同签订和公证,减少了矛盾纠纷的调解。 ”陈露说,最重要的是合同在线公证。统一合同模板的使用,改变了以往养老服务预收费的征收和使用标准不一、随意的问题。据介绍,每一笔支出都可以任意扣除。随时核实,高效取证,形成“行政-证据-仲裁”一体化保障机制。监管权。随时通过管理平台,真正实现了“支出明晰,使用放心”,彻底降低信息化机制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