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手机陷阱”和网络诈骗班“围攻”老年人
发布时间:2025-10-31 09:16
编者按:“老人,我老了,人也老了。” 10月29日是重阳节,本月也恰逢2025年全国“敬老月”。 “敬月”活动的主题是“弘扬孝敬长辈的美德,构建友善社会”。让老年人安心生活,是尊老爱老的基础。如何避免养老金诈骗,创新管理模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 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唐阿姨觉得自己需要抓紧时间,于是她在网上报名了“短视频培训班”。对方透露,接受培训后,他可以通过短视频赚钱,“每月收入七八千,学费会全额退还”。唐阿姨跟了一个月的课程,要求退款时惊觉上当受骗。在社交媒体上,马不少网友也有类似的经历:家长们用笔记本电脑上网课,学习炒股、医疗保健,甚至还有人工智能培训。课程内容贫乏且质量低下。他们都说“免费教育、低风险赚钱”,并鼓励老年人从“初级班”报读“高级班”。许多人仍然认为自己是在“投资和学习东西”,直到该机构被平台禁止。 “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不断快速更新。”长期关注预防老年诈骗问题的山东省法制伦理与家庭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信良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新良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近年来,相关部门大力打击。线下诈骗明显减少,部分诈骗逐渐向互联网转移。来回以往打着“养生旅行”、“健康讲座”等名义线下运营的活动,如今以“短视频培训”、“健康理财课堂”、“高收益会员商城”为幌子,放到线上,不断挑衅老年人“上钩”。 “低风险、高收益”的在线培训课程“在网上说,未来人类将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唐阿姨无法解释自己是如何落入骗局的。他最初的想法是“培训班的话听起来很诱人:“有了最好的老师,学生每个月可以赚20万到30万元。”培训班说,如果完成15个视频后仍然没有钱,学费将全额退还,培训班将收取收入的20%。这让他忽视了他的警卫:如果对方完全帮助他,他不相信联系他的年轻人是个“真诚的好人”,学费5.0多。00元。年轻人说,他“咬咬牙,预支了1000元”。训练。他只知道自己被分配了一段时间“拍图片”,然后学一会拍短剧或者“好东西分享视频”。课程团队创造了一个让他开心的环境。赚到钱的个个都喊道:“就像打了鸡血,好像钱来得容易。”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了一个多月,制作了40多个视频。 “很难看清楚”,但他并没有赚到钱。他觉得事情不对劲,要求退还学费。没想到对方态度大变,嘲笑他,不肯还钱。与此同时,杨帆的妈妈也被“低风险、高收益”的线上项目吸引,报名参加了“培训剪辑班”。两个月之内,他报了刚才提到的“初级班”和“高级班”,交了5块钱左右,000元。杨繁聪妈妈在手机上看到,大部分课程内容以剪辑课为主,“教他们如何剪视频、找素材、制作抖音”。内容很简单,“但我妈妈从来没有接触过,我感觉我学到了一些东西。”事件发生后,杨帆分析了此类课程的活动:“一般都是说学了就能赚钱,然后可以免费上几天课程,得到一些对视频点赞、评论的网上账号,给你一种‘数字’的错觉,然后趁机说后续课程要收费。”杨帆妈妈看到视频上的点赞后,渐渐相信了。接下来是我和女儿在球场上的“艰难拉扯”。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受害者反映,除了视频剪辑方面的短期课程外,医疗保健、投资理财、AI教学也是最难的。成年人容易被骗的地方。大规模针对老年人的网络诈骗事件发生后,唐阿姨咨询了律师,并向消协、市场监管部门、信访部门投诉。培训班删除了“宣传夸大”的材料,坚称课程没有问题,并拒绝退款。王新亮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此类案件很难区分。 “有些人觉得这两门课程很有用,而另一些人则觉得难以理解。麻省理工学院很难确定是否涉及欺诈,公安也很难立案。”此外,不少团伙分布在国外,短时间内将所得资金迅速分散到数十个账户中,追回难度较大。杨帆发现母亲被骗后,向平台投诉了两天。对方打电话逼他退回钱以避免“让事情变得更糟”。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经侦支队民警李丹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办案的难点在于,很多成年人被骗了,但他们仍然不相信或者不愿意承认,也无法解释事情的始末。互联网平台的客户服务人员也有同样的感受。位于重庆的“腾讯客服银龄服务基地”(以下简称“银龄服务基地”)是国内首家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互联网服务基地。五年来,已为超过3200万老年用户提供人工咨询服务。根据用户反馈案例统计,25%的老用户否认被骗的事实或者不想讲述被骗的故事。即使客户凭经验识破服务陷阱,大人仍坚称“没有被骗”。同时,由于操作不熟练,老人无法举证,陷入维权难题。 “成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很多年轻人一眼就能认出的骗局,却让老年人感到迷惑。”王新良举了一个例子。在他办理的老年人受骗案件中,有骗子冒充“检察官、司法人员”进行诈骗。他曾经遇到过一位年近90岁的“红老兵”。一个月之内,他就被四名冒充机构的骗子搞垮了。 “他们利用了老人对政府的信任。”老人的儿子来找王新亮求助。几乎每个月都有200多个诈骗电话打到老人的手机上,“纳米枕头”和装满护理品的柜子,老人的健康家园。送货的快递员提醒他“别被骗了”。 “网络诈骗普遍存在,只要有智能手机,各种软件、信息就可以推送,确实很难防范。”王新亮说。白银时代服务基地总结了老年用户常见的六种欺诈行为:交易欺诈、返利欺诈。 30%的老年用户遭遇过诈骗,因其信息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又关心健康、渴望情感陪伴,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对象。崔波表示,老年人经常遭遇保健品诈骗、中红包诈骗、公诉人或亲友造假等诈骗。其中,交易欺诈和情感欺诈尤为突出。交易欺诈是最常见的。一些成年人热衷于网上购物,很容易被诸如此类的噱头所左右。“低价”和“免费赠品”;老年人独居是为了陪伴,容易遭受诈骗。 “暮光之恋”骗局;老年人很难认出对方,经常遭遇冒充亲友的诈骗。发现自己被骗后,唐阿姨感到“患上了抑郁症”。他从未接触过网络诈骗,觉得“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信任的”。这件事让他有感触。悲伤又害怕。他不敢对孩子们说:“他们一定会怪罪我,跟我打架,我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忏悔过程中,李丹发现,很多成年人被骗后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请不要告诉我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肯定会受到指责。记得一位老人家的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里面的人不是他的孩子,而是两个推销保健品的推销员。老人被骗50万元。 “孩子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哭王新亮说,“老年人常常因为精神或身体上的需要而被骗。”多年从事老年人法律服务的王新亮“空巢”。“很多成年人因为缺乏情感支持而被骗。”长期接触老年人反诈骗服务的银基客服代表曾林芝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回忆,曾接到一位老人的求助电话,这位阿姨因网上兼职被骗,骗子联系她,要求她下载一份网上申请购买债券并全额退款,曾林志说,这种诈骗很容易识破,但阿姨告诉他:“我不想知道?但我家里没有人能告诉我。儿子车祸身亡后,她靠打工补贴家用杨帆的母亲也在丈夫去世后失去了他“第一位顾问”,生活中缺失的部分只能用其他东西来代替。周玲建议,丈夫根据老年人的认知特点,采取大众化、场景化的宣传方式,比如制作短剧、动画片,模仿假儿童诈骗、健康诈骗等场景,投放到经常与成年人互动的频道上。根据高知老人与普通成年人的差异,分层设计宣传内容,如讲解高知人工智能诈骗原理,向普通成年人强调“不转移、不泄露密码”的基本原则,社区可以定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互动式家庭活动,邀请孩子参与,缩小代际观念差距,并引导孩子主动关注成人的需求。同时,要尊重老年人的社会偏好和消费,避免过度干扰导致老年人抗拒沟通,减少老年人对骗子“假护理”的依赖。李丹表示,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反诈骗宣传不断加强。作为一线案件管理者,他们经常深入社区、老年大学、展销会等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增强老年人防骗意识。渝北警方建议,如果孩子发现家中长辈情绪不正常,应进行干预,照顾长辈的身心健康,避免指责长辈。只有让长老们松了口气,他们才会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同时,你也应该相信你的家人。孩子们可以帮助整理证据因此,记住细节并有效配合警方调查。 “法律的提示和技术反诈骗固然有用,但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对家人的关心和包容,让他们遇到问题时能找到‘第一咨询’。”王新良说道。 (应采访者要求,本文中杨帆为化名)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