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刷手机”、“昼夜颠倒作息”悄然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近日,“30岁男孩长期留守,智力倒退3岁”的话题成为社交平台热搜话题。频发的年轻患者病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上个月,宁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连续收治了8名脑膜炎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最小的患者也只有16岁。一名25岁的夜猫子因熬夜看手机而感染脑膜炎。 25岁的小李(化名)每天都会用手机查看视频到凌晨三四点。今年10月,他出现发烧症状,体温高达38℃,并伴有头部持续肿胀。有时没有温度,但头还是很大的。起初,小李以为自己没有休息好。直到发烧持续一周多,他才来医院。脑部核磁共振报告显示“双侧额颞叶脑膜略微增厚并增强”,提示脑膜炎。经过5天的抗病毒治疗,小李病情好转并出院。他经常熬夜,患上了“脑膜炎脑炎”,智力下降到3岁孩子的水平。与小李相比,30岁的宁波男孩小张(化名)的处境更为危险。通常他喜欢晚上没事做的时候玩游戏,有时会玩到凌晨。直到有一天,小张被发现在宿舍里因没有工作而发高烧,说话也含糊不清。他立即被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小张的病情急剧恶化,在被送往医院时陷入昏迷。转院至宁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过检查,小张被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合并脑炎”,这意味着他不仅脑膜发炎,脑实质也被感染。经过治疗,小张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智力下降到3岁孩子的水平,完全无法生活自理。为什么熬夜会引发脑膜炎?为什么看起来像是命令?“熬夜玩手机”会导致青少年感染脑膜炎吗?宁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钱国庆解释,与“血脑屏障”和免疫力密切相关。血脑屏障是大脑的“防护罩”,可以阻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大脑。虽然pe后者本身的抵抗力不足以引发疾病,这种坏习惯会破坏“防护罩”。长时间熬夜容易造成生物钟紊乱,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病原体更容易突破屏障侵入大脑。拖得晚会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机体抵抗力。原本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并与人体共生的病原体,在免疫力弱的时候就会“兴风作浪”,引起感染。长时间熬夜还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进一步削弱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在引起脑膜炎的常见病毒中,疱疹病毒最为常见,其次是肠道病毒。对于此类病毒引起的颅内感染,轻症患者及时抗病毒治疗通常5-7天即可好转,不会留下后遗症。△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的医学图像。资料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但如果延误治疗,也可能引起脑炎,并可能出现癫痫、偏瘫、尿潴留、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恢复时间可长达3-6个月,并会影响生活。 脑膜炎早期的这些症状要小心,比如感冒。不同类型的脑膜炎可引起不同的症状。然而,几乎所有类型的脑膜炎都会引起以下症状:发烧、头痛和颈部僵硬(难以将下巴降低到胸部)。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疲劳、嗜睡和反应迟钝等症状。然而,老年人或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可能不会出现颈部僵硬或发烧。预防脑膜炎关键在于日常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安排,避免长时间熬夜,保证每晚7-8小时的睡眠。加强营养,注意均衡饮食,适当锻炼身体,提高体质。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手卫生,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以免进入体内。国家紧急广播提醒熬夜民众不要过度恐慌。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头痛、呕吐等情况,早期诊断、治疗很重要。